与古为新,在石光里对话古今

石令人古,水令人远。园林水石,最不可无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《长物志》/明朝园林家文震亨

石,文人多以咏之,画之,用之。一石一景,

一石一山,一石一境界,是古人造园的智慧所在

石令人古,以古为新,对话古今

2.png

▲千里江山图/北宋


2023年花园大会实景花园

石光里/时光里

SHIGUANGLI/INTIME

壹生造园·石艺汇联合作品

图1.jpg

▲问石读石悟石/石光里

印刻在景墙石板上的“读石”,瞬间让人在繁闹的时光里安静下来。石,历经千年,沉淀千年。读石,与石对话,是读自然读原始读不假雕琢的本真,是读在漫漫时光里傲岸孤介独立不群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。

“与古为新,不失古意”。石光里的正面由柏坡凰、中国黑三面景墙碎拼而成,三者长短不一,高低肌理不同,错落有致,在变化中趋于统一。材料选择、肌理选择、形状选择和砌筑工艺都贴近自然,凸显古意

图2.jpg


▲三面景墙/石光里


“片山块石,似有野致”古代造园学家计成在《园冶》中论道。景墙外立面片石贴合景墙,没有人工打磨其表面,而是凸显其自然纹理,整体造型犹如跨越千古的群山。片石旁边设计的涌泉模拟了山泉溪流的自然形态——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,奔流而出。

图3.jpg

▲景墙外立面/石光里

北宋山水画家郭熙《林泉高致》中说:“山有三远:自山下而仰山巅,谓之高远;自山前而窥山后,谓之深远;自近山而望远山,谓之平远”。而三面景墙的高差设计便是依据于此。

景墙旁边搭配着不经人工雕琢的块石,其后几棵形态古朴优美的树木,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。以石为框,以影为画,风吹叶动,尽显婆娑的画意,一幅山水画卷缓缓展开。

图4.jpg

▲树影婆娑/石光里

走进石光里,视线被周围的景墙刻意遮挡,景墙上用片石仿造群山,使人置入群山,不识庐山真面目。

图5.jpg\

▲片石群山/石光里

中国黑石台上的涌泉,水滴石穿,历经千年。视线由景墙上的“古”山转移到眼前的涌泉,由此展开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。在时光里,变得是什么?由古至今,变的是外在,不变的是不假雕琢的本真,是持之不懈的恒心。

图6.jpg

▲涌泉/石光里

汀步采用不同石材相同的拼法,老石板是自然、时光岁月的写照,搭配旁边的碎石、古树更显禅意,极为雅致。另一条汀步采用柏坡凰碎拼,碎拼工艺相对比较规整。

图7.jpg

▲中国黑汀步/石光里

图7.1.jpg

▲柏坡凰汀步/石光里

树池分别采用柏坡凰和中国黑碎拼,虽有人工痕迹,却不失自然之美。

图8.jpg

▲中国黑树池/石光里

图9.jpg

▲柏坡凰树池/石光里

顺着汀步往前走,次入口采用中国黑凿面碎拼,视线逐渐开朗,空间由窄变宽,犹如走出群山,柳暗花明又一村,方寸之间,壶中天地淋漓尽致。

图10.jpg

▲次入口/石光里

片山多致,寸石生情,走进石光里,问石读石悟石,开始一场跨越千古的对话吧。

编辑/李浩强 审核/沈洁 翁靓 沈久扬 艾金霞